醫貝爾醫院專用門
德州鴻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 醫貝爾,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微信
鋼質門德州鴻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展示 >> 醫用病房門 >> 瀏覽文章
文章出處:鋼質門廠家編輯:醫貝爾閱讀量:發表時間:2023年05月16日
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氣候危機,氣候變暖嚴重影響了全球居民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過去十年間,與天氣有關的事件導致每年約2310萬人次流離失所,約7.5億人面臨處于嚴重的糧食不安全水平。為應對全球氣候危機,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各國通過談判推進溫室氣體減排工作。2015年《巴黎協定》提出要推動全球升溫幅度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高2℃以內,并努力實現控制在1.5℃以內。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當前中國主要通過“1+N”頂層設計推動“3060”目標的實現。
醫療系統不僅可以成為全球居民健康生活的守護者,也可以成為避免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的引領者,帶動社會其他部門減少碳排放。當前中國醫療部門碳排放位居全球醫療部門碳排放第二,但隨著中國醫療系統的持續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醫療系統碳排放將持續上行,醫療機構碳達峰、碳中和需提前規劃,統籌布局。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醫療機構碳減排仍處于起步階段,任重而道遠。當前中國醫療碳減排仍面臨缺乏明確指標要求、醫療機構重視程度不高、運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創新模式受限等挑戰。推動中國醫療機構碳減排,需要監管部門、醫療機構、節能服務企業等多方聯動,共同推動中國醫療機構低碳可持續發展。
本報告梳理了當前醫療碳中和發展背景與中國醫療碳足跡現況,并總結了國內外典型醫療機構碳減排優秀案例與當下中國醫療機構碳減排現狀,提出中國醫 療機構碳減排路徑建議。希望能夠為中國醫療機構建設零碳智慧醫院提供借鑒, 推動醫療機構及供應鏈上下游共同參與進來,共同邁向零碳可持續發展。
醫療機構碳中和背景
全球面臨氣候危機
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嚴重影響全球居民的生活質量與各國經濟發展,冰川融合、海平面加速上升、糧食供應鏈危機明顯。
《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遠低于高出工業化前水平2℃,同時努力將升溫限制高出工業化前水平1.5℃的水平。2020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1990年基線(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2±0.1℃,使2020年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的三個熱年份之一。同時盡管因COVID-19導致2020年排放量暫時減少,但CO2 、 CH4和N2O等主要溫室氣體濃度仍在繼續升高。
應對氣候變暖刻不容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當前應對氣候變暖的必然選擇。
全球碳中和進程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共識,各國通過談判共同推進溫室氣體減排。自1990年聯合國發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來,全球逐漸加速推進全球氣溫上升情況。其中,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推動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高2℃以內,并努力實現控制在1.5℃以內,同時每五年審查一次各國對減排的貢獻,當前達成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首次將化石燃料納入大會文件中,碳中和進程加速推進。
醫療機構是醫療碳足跡重要領域,是實現醫療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場景
根據無害醫療發布的《HEALTH CARE`S CLIMATE FOOTPRINT》,全球各國醫療部門碳足跡占全國碳排放平均比例為4.4%,前十大醫療系統排放國占據了全球衛生保健排放總量的75%,而中國以17%的碳排放占據全球醫療碳足跡第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仍面臨大量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愈發嚴峻的老齡化、醫療基礎設施尚不健全等挑戰,隨著中國醫療產業的穩健持續發展,中國醫療碳排放仍將在短期內處于上行期。根據無害醫療的一項研究,如果沒有對應措施去控制碳排放量,到2050年全球全球碳排放量達到每年60億噸,是2014年碳排放量的3倍。
根據2012年數據,中國醫療衛生系統排放中,醫療機構、非醫院購買藥品及醫院建設是碳排放占比高的三大領域,推動醫療產業碳達峰、碳中和,醫療機構是重中之重的場景。
中國醫療機構碳足跡
核算碳足跡數據是醫療機構實現碳中和的步
實現碳中和主要步驟包括:碳足跡核算、碳中和規劃制定、碳減排碳抵消實施、碳中和核查與認證。通過系統的碳足跡核算方法計算行業碳足跡數據,是實現行業碳中和的步,也是實現碳中和規劃制定與實施等后續步驟的前提。
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角度看醫療機構碳排放
根據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企業碳排放主要分為三個范圍,范圍一即企業直接控制的燃料燃燒活動和物理化學生產過程產生的直接溫室其他排放,范圍二即企業外購能源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三即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涵蓋企業價值鏈上下游的其他間接排放。范圍三范圍廣泛,在企業披露范圍中,范圍三為企業可選披露項。